一坨毫不起眼的泥土,往往凝结着一种别样的情愫,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自然芳香。25年里,李福勇行走乡村泥土上,他一条肩挎着药箱,另一个肩担负十里八乡的健康。 2010年,他被卫生部评为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”。
天无言自高,地无语自厚。李福勇心里装着百姓的幸福,播散着生命的勇气,他始终把自己置于脚下,把病人端在心头,把生命举过头顶,想尽办法为村老百姓解除痛苦。
守护百姓健康,他走在路上
盛夏,夕阳的余晖透过明窗,斜射进坊子乡叶庄社区卫生室内。行医归来后,室长李福勇带着一身热气,穿过飘着淡淡花香的庭院,径直走进输液室。听诊、查体、询问饮食起居、叮嘱注意事项……亲自看望病人,这是他多年的习惯。
与城里的医生不同,乡村医生没有上下班和节假日的概念,李福勇随时随地都在准备着为乡亲服务。在群众眼里,他就是农家的“家庭医生”和“家庭护士”,许多群众在家中显著位置记着他的联系电话。
对于他来说,吃饭的时候、睡得正香的午夜,接到急诊电话是平常事,每次,他都像“120”救护车一样立即出发。有一次,他自己的家人发高烧,他也“狠心”抛下挎上药箱绝尘而去。他说,还有病得更重的患者在等我!
2002年5月的一个晚上,李福勇骑车到坊子乡曹庄出诊,因道路泥泞、天黑路滑,途中不慎摔断锁骨,但他仍然忍着剧痛,弃车步行赶到3里外的患者家中为其诊治,使患者转危为安。在李福勇住院和康复期间,闻讯赶来探望的群众一拨又一拨。
从医25年,李福勇奔走在十里八乡,没有日、更没有夜,只要病人召唤,他就会离开饭桌、离开睡梦……千家万户留脚印,药箱伴着泥土香,他从没有漏诊和误诊过一个病人。有人说,“他要钱不要命”,但更多的人说,“他就是俺家的家庭医生”。
提高专业本领,他学在手中
李福勇出身农民家庭,自幼耳闻目睹了不少乡亲被疾病折磨的痛苦情景,从那时起就坚定了学医、行医,救死扶伤的信念。 1989年,他从临清中专医学专业毕业后,回到家乡开始了从医生涯。
李福勇知道,要想治病救人,光有满腔热情不行,必须有真才实学。这些年,他参加了乡村医生培训班、函授班进修学习,还坚持自学,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。
在叶庄卫生室,有一间图书室,面积不大,但干净整洁。书架里的书塞得满满的,藏书多达几百册,专业报刊好几种。李福勇坚持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,到这里伏案攻读,多年风雨无阻。他说:“不学习不行啊!当医生的就要活到老学到老!”
2009年以来,叶庄和周边6个村庄合并为叶庄社区。叶庄卫生室“升格”为社区中心卫生室,辐射周边近3000名村民。为更好地服务乡亲们,李福勇先后到济南、石家庄和北京等三甲医院进修、充电,并获得“执业医师”资格。
“脑子里有货,手里才有法”,多年的钻研、学习,李福勇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治疗常见病、多发病、疑难杂症“土方法”,这使他成为附近村民“追捧”的好大夫,很多远方的患者也慕名找他看病。
25多年来,李福勇从未出现过一起医疗安全和医疗纠纷事件。该乡党委书记说他是群众的“放心医生”。在这份荣誉的背后,是他厚重的理论积累,是他细心认真的服务。
争做公共卫士,他跑在前面
在宽敞的卫生室内,洁白的墙壁上, “门诊病人登记簿”“出诊登记表”“病人转诊登记表”“基本药物目录、价格”等挂得整整齐齐,一目了然。2010年,李福勇自筹资金15万元,新建了六室分开、环境幽雅、设施齐全的卫生室,使人们不出社区便可享受到优质、便捷的服务。
我县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来,李福勇不分昼夜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,包括个人基本信息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信息。他认真做好血糖、高血压的检测,发现血糖、血压高的居民给予分类登记,并制定随访计划,叮嘱服药、定期体检。
他还利用黑板报、讲座、发放宣传单、宣传手册、张贴宣传画等形式,向居民宣传预防保健知识,提高居民的防病知识。在他的宣传教育下,周围7个村防保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,20多年来未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事件。
李福勇常说,当医生不盼着病人多,乡亲们都健康才是我最大的心愿。在从医过程中,他不但让乡亲们少花钱看好病,还经常为一些特困家庭免去医药费。高村村民李宽让患冠心病多年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,几年来李福勇主动为其免去医药费近5000元。据估算,行医25年来,他共为特困户免除医药费5万余元。
除做好本职工作外,李福勇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,积极参加无偿献血,多次为灾区和失学儿童捐款捐物, 2008年,他荣获中国扶贫基金会 “捐赠荣誉证”,2010年,他被国家卫生部评为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”。
几多耕耘,几多收获,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,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25余年,他用一双脚在熟悉的泥土上不知丈量了多少次。李福勇把守护百姓健康作为责任,嬴得了百姓的笑脸,还有群众真心的点赞。